中港島上 的 柑仔店

中港島上 的 柑仔店


    自迎薰路西向到射流溝,北端復興路至南端生存巷之間約是中港的舊城區,這方圓不到一公里的範圍,有三、四家傳統柑仔店,僅一家現代化的便利商店,柑仔店全年無休的服務著中港人,米、油、雞蛋、零嘴、文具用品家裡用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在柑仔店買到,歷史最悠久的已開業有百年,在便利商店競爭白熱化的竹南鎮,何以此區仍是傳統雜貨店的戰場?

    「柑仔店」也是一般說的「雜貨店」,南北雜貨民生用品皆可少量供應,早上7點開店門,一路營業到晚上11點,名符其實的7-11,中港城的柑仔店跟著居民生息,全年無休,中美里翁盛宗里長說,他在這裡開雜貨店近30年,僅有除夕夜與老婆輪班回家吃飯,其他364天都在店內守到11點才下班。

 

    中港城內幾間雜貨店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與客源,同中有異,是他們能各自生存的主要原因。 


 廟口的一面爆竹牌

新興昌炮牌
    慈裕宮對面的新興昌商店,主打廟前的金香舖及古早味零食伴手禮,是進香客來到慈裕宮的第一購物站。店內婆婆從阿公手中接手至今已開店超過百年,牆上掛著當年必須由官方核發的「爆竹牌」,早年雜貨鋪必須向政府申請「爆竹牌」方可販售爆竹類商品。店內最吸引人的還有放在竹簍上各式各樣的古早味童年零食及食玩抽抽樂,從綠豆糕、吸的麵茶粉、紅紅的大豬公、一顆2元的足球巧克力,到一盒一盒裝滿玩具的抽抽樂,琳琅滿目目不暇給,婆婆說以前中港街上有製作おまけomake)的工廠,就是買吃的附上小玩具的一種糖果(現在的食玩),當時是一種流行。

商品中的生活感


    而跟慈裕宮同一方向的宗盛購物站則是由中美里里長翁盛宗在民國78年開立的,四年前由里長的堂妹接手經營,與新興昌不同的商品陳列,這裡多了許多生活用品及獨立的文具區。翁里長原在外地從事木工裝潢,結婚後回到竹南開起雜貨店的生意,那時民國78年,中港尚有7~8間雜貨店,除了五金雜貨之外,還有南北貨食材類型的店家,銷售乾貨五穀雜糧等食材。



全家人的便利購物站

吃麵包、買文具、還可以影印?


    翁里長的雜貨店多服務在地的客人,陳列架擺滿各式各樣的商品,大略分成飲料罐頭、麵包泡麵零食、五金雜貨以及文具用品區。

 

    回憶起當年很多店家都移到竹南開店,中港漸行沒落商家也減少很多,為了讓阿公阿嬤可以就近幫孩子準備點心,跟街上的麵包店洽談進貨到中港,提供新鮮麵包。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開店的里長夫妻,除了點心供應之外,也想到孩子們文具的需求,便在店內設置了文具區,鉛筆橡皮擦簿本一應俱全,最特別的是,還有一台影印機,也是全中港第一台影印機,可說是相當早期的便民商店服務概念。

 

    除了銷售日常用品點心文具之外,社區互助也衍伸出許多無形服務。翁里長提到開雜貨店的時期常常接受到左鄰右社的特殊請求,平常幫鄰居收掛號、讀信、看罰單還是小事,有幾次鄰居家的熱水器壞了也來雜貨店找幫忙,還有組裝傢俱、小孩臨托等如同家人一般的深度服務。

 

中港島的柑仔店 賣的除了商品還有中港人的回憶


    站在雜貨店半天,每30分鐘大約有3~5組客人進來購物,許多次客人尚未說要買什麼,老闆娘已伸手在櫃檯一撈拿好兩包香菸,客人也準備好零錢結帳。這樣不需要開口的默契,有只能在傳統雜貨店才能領會。

 

    從問起中港雜貨店的特色,現任老闆娘說,就像去離島玩一樣呀,島上沒什麼便利商店,其他全是雜貨店,地方居民想買什麼習慣去雜貨店,我們跟居民生活在一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