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集 地方故事 觀鯨覆舟 洗港祭江

民俗無形文化:端午洗港祭江

 

    竹南鎮內有幾個獨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洗港祭江」是在夏季舉行的特殊祭儀,端午當日設大型祭壇在中港溪出海口沙洲上,由慈裕宮媽祖領軍,祈求四海昇平、保境平安。而這個特殊的儀式是由於中港溪流域內早期發生的一連串不幸事件,人們為求心靈平靜尋求信仰的力量而衍伸之宗教民俗活動。

中港溪口觀鯨覆舟記


    民國32年,中港溪口飄來一隻擱淺的大鯨魚,沒看過那麼大海洋生物的中港人紛紛湧到海邊來觀鯨,原本是歡歡喜喜地去看看熱鬧,誰知許多人卻一去不復返

    關於中港溪觀鯨覆舟事件,許多年長的耆老都還依稀有印象,在冷冽的元宵節後,大鯨魚擱淺岸邊, 岸邊擠滿觀鯨的人潮。

    渡船小小一艘,人聲催促著船夫開船,駛往沙洲欲近距離觀察這水中龐然大物,但小船承載過多的重量,船頭已吃水太深,不慎翻覆,一行六十多人落水,天冷又不諳水性的民眾無力還天,造成三十餘人喪生,這一觀鯨事件也刊登在當時的日日新報上,整個中港街庄一片哀戚。 

端午洗港 祈境平安

    沙洲設案,遙祭海上亡靈。流傳的祭祀場景就在竹南中港溪口,因這江河流域數百年來成為先民揮灑血汗,闢林墾地之路,經歷天災人禍、族群械鬥、觀鯨覆舟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讓中港城居民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寄託,期望在生命無常的洪流中,寄予宗教支持的力量。


    原本小規模在海邊設案祭拜,紀念生命殞逝的親人,後來在慈裕宮主導之下規模逐漸擴大,每年端午節中港溪口沙岸上架設起高高的祭壇,由慈裕宮媽祖領兵,官兵官將遶境庄內,為城內掃除不安、威嚇庇護, 數十年來年年復返,已然成為竹南地區文俗文化特色之一。


創新式文化傳承  兒童劇場轉譯歷史現場

 

    洗港祭江是竹南道地的無形文化資產、更是先民的血淚史匯集而來,儀式是文化載具,而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將民間故事改編與重述,讓文化傳承與現代語言連結,透過不同形式演繹故事,更能將傳統文化的意涵推廣擴大。

 

    因此,基地位於番社30號的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志工,期望將洗港祭江的緣由推廣給更多人了解,自2018年起將這一篇篇的血淚史重述成創新的故事,運用劇場演出形式將洗港儀式的文化意涵傳達給下一代知曉。

 

    2020年志工群合作推出番社小劇場之「洗港祭江~尋找豬能量大發現」,將族群、生命、信仰與本地的發展史串聯在一起,腳本就是文化意涵的基礎、志工演員擔任轉譯者,以時空為軸線,觀眾如同欣賞電影一般回到歷史現場、認識在地文化。

2020年志工群合作推出番社小劇場之「洗港祭江~尋找豬能量大發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