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之 竹編達人 楊禮坤老師


山中竹 手中篾
縱橫交織而成的工藝信仰


 

      4月份在中港陳家古厝展出的竹編版畫聯展,禮坤老師的精緻竹編技法引起了不小迴響,讓人驚艷在竹南這小小地方亦有如此技巧刁鑽的竹編職人,這一期的山海集鎖定在地職人楊老師,深入瞭解楊老師的竹編歷程。


#你的第二人生是什麼?

有著化工專長在傳統產業待了大半輩子的楊老師,十多年前在即將步入五十知天命之生命交會點開始思考自己的第二人生。偶然的工作機緣接觸到竹編工藝品,在驚訝於傳統竹編工藝的精緻華美之餘,竹編縱橫交錯的複雜技巧也深深吸引了他,於是啟動了第二人生的竹編學習之旅。當時尚未退休的楊老師在工作之餘四處拜師學藝,花了數年的時間,足跡遍及台灣各地

年近半百才開始學習竹編的楊老師從一個亳無頭緒的門外漢、到能夠自行取竹材、削竹篾、編織本技巧、再進而同好交流研究、創作出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成就大師非一日之功力,自退休後,老師每天都花大概8小時以上做竹編,除了編織以外,還要處理材料而處理材料又很困難,手上經常是大傷小傷不斷即便如此,他仍是自在於滿手竹香中。



#巨人的微觀


    在退休之後才進入竹編這門工藝,楊老師有著別不同的態度去感受竹編,平易近,這是學生們對老師的形容詞。學竹編之初受到了國寶大師李榮烈老師不藏私的教學風格深深地影響,不藏私並是一句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做事,以傳承工藝為己業,沒有大規模的事業計畫,專注技巧鑽研與創新突破,不期作品曲高和寡,卻希望竹編能走進平常百姓家,落實生活美感。




    
老師一直強調要用「玩」的心態來做竹編,要覺得好玩,才專注於創作過程。

#楊式風格生命力

從小就喜歡寫書法的楊老師,對藝術容易產生出一股自有的美感哲學,堅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竹編創新之路。

一直以來,傳統竹編都是屬於民生經濟需要而去生產的產品,比較注重實用性,必須堅實,而楊老師的作品就比較不一樣,早已頓悟不需模仿別人的影子,跳出框架,從固有的工技鍛鍊之外,也吸收日本等外來工法,融合、創新、再鍊,漸漸流露出自己的特色,可以說,作品呈現的是一種屬於精緻型的創作,是可登大雅之堂的美感藝術。





留言